近年来,鹤壁市坚持把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效能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“重头戏”,走深走实网上群众路线,推动线下社会治理,守好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底线,打造了市域网络安全的“鹤壁模式”,为2021年获评“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”、蝉联“长安杯”提供了强力网络支撑和保障。
把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作为捍卫“两个确立”、践行“两个维护”的重要政治任务,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“两个责任”,始终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。一是坚持高位推动。市委统筹谋划、决策部署,2020年以来,市委常委会研究网信工作9次。市委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,牵头召开市委网信委会议,研究网络安全重大问题,先后150余次做出批示,亲自参与处理网络安全问题。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切实履行分管领导责任,坚持每季度召开网络安全协调联动会议,分析研判网络安全形势,上紧发条、压茬推进网络安全工作。二是抓好机制建设。深入贯彻中央、省委关于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要求,印发了《鹤壁市十四五期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规划》、《鹤壁市党委(党组)网络安全工作责任清单》、《关于贯彻落实<党委(党组)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>的若干措施》等文件,制订了《鹤壁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》、《鹤壁市党委(党组)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测评办法(试行)》等一系列配套文件、机制,夯实了推进网络安全工作的“四梁八柱”。三是强化督查考核。创新督查考核制度,将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纳入年度考核、精神文明创建、平安建设等考核指标体系,做到季度有检查、半年有考核、年度有考评,全面压实各级党委(党组)的网络安全工作主体责任,推动形成网信部门统筹协调,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网络安全工作格局,确保中央、省委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在鹤壁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利用网络优势,搭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“连心桥”,引导网民参与社会治理,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。一是搭建网上群众路线平台。借助全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有利时机,在全国率先成立网上群众路线服务中心,将人民网留言板、政务热线、市长信箱、媒体热线、舆情监测等网民意见统一搜集,数据一并纳入网上群众路线服务中心进行管理,由网信部门牵头成立网民诉求协调工作组,解决需要多部门协同办理的难事、要事,形成网民诉求一个口子出、一盘棋抓的群众工作新格局。二是搭建民意搜集反馈平台。在市内主要网络平台开通“鹤城通”网上民意直通车,每日梳理网民诉求,编发《网络参考》供市领导决策参阅,确保网上群众有所呼,网下政府有所应。2020年以来,搜集汇总各方面民生线索7268条,7190件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第一时间解决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明显提升,例如2021年供暖结束后气温仍旧很低,网民希望延迟停暖,收到民生诉求,市委书记当天批示,供暖企业决定延迟停暖一周。建立与网民线下互动机制,市委领导定期召开网络媒体、自媒体、网络大V、普通网民参加的“鹤城云咖汇”,针对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,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与网民面对面交流,现场解决问题,及时化解矛盾,温暖民心人心。三是搭建网上应急救助平台。利用互联网贴近群众、及时迅速的特点,在重大灾害、疫情防控中搭建网上应急救助平台,发起的“鹤壁暴雨救助”网上求助平台,微博话题#鹤壁暴雨互助#冲上全国热搜第三,通过话题传播,全国各地的爱心涌向鹤壁,仅网信部门就募捐1037万元,爱心企业为“投车堵决口”司机捐赠10辆卡车,谱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英雄故事。新冠疫情期间,依托各类平台、群圈搭建“疫情救助”、“余药共享”平台,目前共收到各类求助信息18700余条,解决群众就医用药诉求16689人次,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。
针对网络低俗色情暴力、虚假谣言、饭圈水军等乱象,坚持系统思维,扎实开展系列专项行动,网络综合治理格局初步形成,相关做法在全省市域社会治理推进会上交流。一是汇聚综合治理合力。制订《鹤壁市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实施方案》,建立网络综合治理协同工作机制、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工作机制,坚持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,形成了网信部门牵头、多个涉网监管部门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,在 2021 年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中表现突出,被中央网信办通报表扬。二是携手共建网络文明。将网络文明建设作为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,提出鹤壁市网络文明建设“九大工程”,举办网络文明实践月系列活动,成立鹤壁网络公益联盟,打造“e路有你 鹤爱同行”网络公益品牌。实施争做鹤壁好网民工程,成立鹤壁好网民工作室 5 个,建立 20 个网络素养教育基地,引导广大网民汇聚向善向善力量,携手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。三是持续整治网络乱象。以“清朗”、“净网”等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,持续净化网络生态。今年以来,聚焦网络游戏、网络直播等突出问题,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、广电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 26 次,巡查网站账号 1.6 万余个,处置违法违规网站、账号 400 余家,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 1700 余条,确保网络空间正气充盈。开展党政机关网站平台重大报道差错专项排查,注销党政机关网站、新媒体账号 11 个,删除错误表述信息 130 余条。四是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。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纳入《鹤壁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(2021—2023 年)》,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印发各行业《个人信息保护制度》,组织网信、工信、公安、市场监管、司法等多个部门密切协作,扎实推进“净网”、“四断”等专项行动,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。
在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方面先行先试,与 360 公司深度合作,建成全省第一个数字城市安全大脑,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数字安全样板工程,打造安全城市、平安城市、聚智城市、生态城市,形成“360 鹤壁模式”,省委书记批示在全省推广。一是建立网络安全城市运营体系。建立政府多部门协同工作专班,围绕电子政务、医疗、城市应急、通信、能源以及工业等重要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单位,打造鹤壁城市网络安全大脑安全感知平台和运营中心,实现全市范围网络安全监测、预警、分析、处置、应急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协同联动。二是打造城市网络防控体系。成立河南数字城市安全研究院,打造数字城市安全前沿技术创新高地。成立“警企联合实验室”,打造“新型案件数据研究中心”,建立“新型涉网犯罪预警及打击中心”,24 小时不间断实行网络巡查,实现全天候立体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。三是护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。常态化组织开展全市“护网”网络攻防实战演习,夯实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基础。2022 年 8 月,对 43 家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 62 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模拟攻击,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建立问题清单,实现漏洞动态监测,及时处置。四是加强网安人才培养。全力办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河南省活动,网络安全无人机表演活动吸引 6.6 万人到场观看,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过 3000 万。成功举办两届“鹤城杯”河南·鹤壁 CTF 网络安全挑战赛,吸引 30 余个省市的 458 支队伍参赛,为网络安全人才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,被中央网信办通报表扬为 2021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表现突出单位。开展网络安全“万人持证”计划,鹤壁技师学院建成“省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”,网络安全人才加速集聚,为维护市域网络安全提供有力人才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