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高校数量多,人员密集,致灾因素复杂,历来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单位。近几年来,随着高校发展规模的扩大,高校火灾也频频发生,给广大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。根据相关资料统计,我国高校从未发生过火灾的寥寥无几。
2020年11月19日,上海召开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推荐会,会议披露“今年以来,全市高等学校共发生火灾11起,占全市校园类火灾总数的73%,火灾起数呈现密集爆发态势。”而这仅仅上海市一个地区的数据。
在发生过火灾的高校中,除了烧毁教学楼、实验室、宿舍等基础设施外,大都伴有人身伤亡。这些火灾事件,不但给所在学校造成物质损失,更会酿成人员伤亡的惨剧,血的教训为我们敲响了高校消防工作的警钟。
很多人觉得高校学府作为成年学生聚集的学习场所,安全意识、逃生意识和应对火灾的处置能力应该高于未成年人,但是从以往火灾案例来看,高校食堂、宿舍、教学楼、实验室都是火灾多发地,大学校园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的工作迫在眉睫!
据《楚天都市报》报道,2006年10月8日上午九时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北校区男生宿舍第22栋一寝室起火,校方保卫人员用灭火器及时扑救,四个床位烧毁了两个。起火时寝室里没人,导致火灾的原因是台灯没有关闭,电线短路引发火灾。
2003年11月24日凌晨,莫斯科时间2:50(北京时间7:50),莫斯科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六号学生楼失火。大火从203号宿舍烧起。这场大火是俄罗斯十年来最严重的一场火灾。消防局出动了50辆消防车,30辆救护车。直到凌晨5:45分,大火才被扑灭。经调查,失火原因是电线短路。这场火灾造成41名学生被烧死,100多人受伤,其中遇难的中国留学生11名。
据齐鲁晚报报道,2016年8月17日凌晨1点30分左右,烟台大学13号公寓某一楼宿舍留校学生在宿舍点燃了蚊香(据说放在鞋盒子里,且周边堆有杂乱的衣物等可燃物)后外出上网,因蚊香点燃了可燃物导致整个宿舍全部烧毁,整个宿舍楼300多人在浓烟中疏散、安全撤离,所幸没有人员受伤。此前14日,烟台大学2号公寓两名留校学生在走廊使用液体酒精炉吃火锅,在没有熄灭火焰的情况下添加酒精,发生火灾,两人烧伤,其中一人烧伤面积达40%.
2015年12月18日上午,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231室,共3个房间起火,着火面积80平米。造成一名实验人员死亡。火灾发生后,楼内师生已及时组织撤离,周围人员也已疏散。发生爆炸的是一间实验室,内部存放有化学品。
不幸身亡的博士后名叫孟祥见,年仅32岁,家属在事发后第三天得知,爆炸的是一个氢气钢瓶,爆炸点距离操作台两三米处,钢瓶底部爆炸。钢瓶原长度大概一米,爆炸后只剩上半部大概40公分。据了解,钢瓶厚度为一公分,可见当时爆炸威力巨大。
这一例例火灾事故都在告诉我们,高校校园消防安全有多重要!
举办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,提高消防安全意识、掌握快速逃生方法是高校防范火灾发生的必要工作,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更离不开高校学子、教职工、学校安全负责人的共同努力。
助力学校开展消防培训,落实消防法规要求,社安防火一直在行动!
根据我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、《机关、团体、企业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及《教育部、公安部关于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》指出:学校消防工作应以坚持“预防为主,防消结合”的消防方针,认真贯彻,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,保障消防安全。
《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7.4.3指出:
学校、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应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、教学、培训的内容,落实教材、课时、师资、场地等,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教育活动。
7.4.4指出: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对每名员工的消防培训,对新上岗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。
7.4.5指出消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:
有关消防法律法规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、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;
本单位、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;
c)建筑消防设施、灭火器材的性能、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;
d)报火警、扑救初起火灾、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、技能;
e)本场所的安全疏散路线,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等;
f)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、操作程序;
g)其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内容。
这些要求都是为了预防和遏制火灾的发生,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、稳定、和谐的学习环境,切实保障每位在校师生的安全。
上一条:校园暴力、十大案例分析
下一条:校园常见案例分析